姜俊和他的报刊门市部故事
陆旭   2019-07-01   

  编者按:姜俊是虹口邮政吴淞路报刊销售门市部的负责人,他三十年如一日地用心耕耘在门市部这“一亩三分地”上,在服务上精益求精,用自己的精诚服务让一批老读者对报刊门市部有口皆碑……

  像姜师傅这样的邮政人有很多,他们坚守本职、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尽心竭力,只为让用户满意,让服务传递。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刘爱力董事长来上海邮政调研时所提出的要求:上海邮政干部员工发挥上海人精确、精湛、精益的优良品质,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牢记“普服为根,客户为本”。

  59岁的姜俊是虹口邮政吴淞路报刊门市部一名具有21年党龄的普通员工。30年寒来暑往,他起早摸黑,一心扑在门市部,只为了能让用户买到一份心仪的报纸。虽然纸媒日渐“江河日下”,但姜俊三十年如一日,用心服务没有一日停歇,因为用心和坚持,姜俊和他的门市部成了用户们离不开的老朋友。

  每天天亮之前,姜俊就出发去距离门市部七公里之外的沪太路拿当天的报纸,并在那里对报纸分门别类打包。虹口支局支局长彭燕江说,“一般人去拿了报纸就走,并不会花时间做整理。现在那边也专门腾出一块地方给姜俊来整理报刊。”

  早上6点,姜俊的门市部准点开门营业,甚至在过年的时候也如此,全年无休,风雨无阻。在这小小的十平米内,姜俊对店里500多种不同的报刊杂志的摆放,刊号和价格都如数家珍。

  “我二十多岁时到邮政工作,当时做一个邮递员是我的梦想。那时候通讯业不像现在这样发达,大家都很乐意看到邮递员带着他们期盼的信件和报刊前来。那是一份很体面的工作。”后来,姜俊从一个邮递员转型到报纸和杂志发行部门工作。1988年,以前的门市部负责人退休,姜俊接任。“这个门市部在当时就已经小有名气了,”姜俊介绍,“我觉得要把这种好名声保持下去是具有挑战性的。”

  门市部每天销售近2000份报刊,姜俊竭尽全力做好他的工作。多年来,他把订单和读者的电话号码、地址记录在好几本笔记本里。现在它们被印在一个大的硬纸板上,便于搜寻。“过去,有些报摊只挑最受欢迎的报刊来卖,不过我希望可以满足各种不同受众的口味,读者可以在我这里找到很多十分小众的纯文学性杂志”。如果读者想要的报刊门市部暂时没有,他也总是尽可能帮读者去搜寻,有些读者订购的报刊第二天就可以出现在门市部里。他还帮助喜爱集报的读者搜集一些在特殊日子发行的报纸,如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的报纸或去年进博会的特刊。

  他对常客的阅读习惯十分了解,比如《新民晚报》在周二会卖得特别好,因为当天有旅游专版。所以每周二进货时,他会多拿一些《新民晚报》并保存下来,以备有读者错过当天的报纸。读者们也因此多成了常客,不少人和姜俊成了好朋友。

  姜俊的常客,64岁的吴老先生说:“我喜欢看报,也离不开报纸,别的地方都陆续关门了,所以我每天都来这里。”另一个60多岁的女读者和邻居一起来到门市部买报纸,她说:“姜俊工作总是一丝不苟,以前会有些人从我们的报箱里偷拿报纸,不过现在我们都可以到这里直接来取自己的报纸。”

  为了门市部能天天开门,姜俊牺牲了很多。他总是最后一个到达朋友的聚会现场,即便是在他父母去世时,门市部也没有关门,甚至在他女儿的婚礼当天,他只休了半天假。因为工作的关系,他很少能见到自己的小外孙女。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他傻,但是姜俊认为这是一种对顾客的责任。“我们邮政和我的报摊都有社会责任,”他说,“对于我的客户,特别是老年人,我已经是他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有些老人每周甚至每月只来门市部一次,姜俊总会准备好他们想要买的报刊。在门市部里,有一个巨大的金属书架,用于分别存放读者要求他寻找或暂时保留的报纸和杂志。在金属货架顶部的一个盒子里,放了好几卷《小说月报》,预订者是一个姜俊的老朋友,三十年来一直光临门市部。但是姜俊有两年没见过他了,他还记得有一天,这位身患重病的老友在儿子的搀扶下来到门市部,告诉姜俊要保留《小说月报》,“我有一天会回来取”。姜俊恪守着他的承诺,虽然那位老友可能再也不会光顾了。

  姜俊今年就要退休了,但是他说,只要门市部不关门,他就会坚持留在柜台后面。彭燕江说,支局已经安排了两位工作人员来帮助姜俊。“即便某天我无法再经营门市部,我也相信会有后来人把这里和这个门市部所代表的邮政精神传承下去。”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新时代的流行语之一是“不忘初心,……”,可是讲完这句话,有多少人会回想一下,自己的“初心”到底是什么呢?

  一天一天驱车去七公里外的沪太路拿报纸、一张一张整理拿回的报纸、一个一个写下读者的电话和地址、一次一次记下读者想看而门市部没有的报刊、一遍一遍搜寻读者想收藏的特殊日期的报纸、一卷一卷保留好可能再没有人来取的《小说月报》、一年一年坚守在门市部的柜台后面迎接四面八方的读者……这就是吴淞路报刊门市部的姜师傅这些年来工作的缩影,30载冬去春来,他风雨无阻,夜以继日,一心一意,只为了能让读者买到心仪的精神读物。

  笔者也曾每周在姜师傅的门市部买上一份《南方周末》,有时错过一期,姜师傅总会留好一份,它从3元涨价至5元,买的人也随之锐减,但姜师傅总会为笔者留一份……他熟悉每个读者的购买习惯。虽然纸媒日渐式微,但是姜俊师傅说:“我们邮政和我的报摊都有社会责任”。只要报刊门市部开门营业,他就会坚持留在柜台后面,为新老读者奉上“精神食粮”。这就是邮政人的“初心”,这也是有着21年党龄的老党员的“初心”——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用心服务,始终践行“人民邮政为人民”的使命和责任。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即便某天我无法再经营门市部,我也相信会有后来人把这里和这个门市部所代表的邮政精神传承下去”,姜师傅有信心,我们每个邮政人更有信心,相信他的“门市部”后继有人,“人民邮政为人民”的“初心”,也会有一代又一代的邮政人继续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