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刷朋友圈,是不是变成了我们每天的“固定节目”?
如果没有微信,你会怎样记录自己的生活呢?
家住宝山顾村的高国存,今年已经过了80岁,他有一本特殊的“朋友圈”,里面有申城的美景、有我们身边的故事、还有一份他与邮政的“不解之缘”……
在宝山菊泉文化馆,高老伯正在绘制他的朋友圈《旅程》,素描中的人物是宝山邮政的投递员。
据了解,2016年起,高老伯就开始用手中的笔图文并茂地记录自己的生活。高老伯说,因为当时他没有智能手机,所以他就想到了画画的方式。每到一个地方,他就把它画下来,回到家里再加工上色。从松江广富林到顾村公园的荷花,从新冠疫情到上海援鄂医疗队凯旋而归,每处美景、每段故事、每个生活的小片段,高老伯都用绘画和简单的文字记录下来。
几年前,高老伯与老伴援疆退休返沪,经常有挂号信需要签收,每月还有来自新疆的社保平信寄来。由于夫妇俩年事已高下楼不方便,宝山邮政的投递员蔡晓春、黄征就每次登上四楼,亲手把邮件送到老人的手中,这让两位老人感动不已。
“有一次,我爱人和他们说,每次都送上来也太辛苦了,你们把邮件放在我们的邮箱里就可以了。小蔡说不行的,我知道你们从外地回来不容易,我们一定要亲手把邮件交到你们手里,我们才放心。这句话打动了我。”高老伯告诉前来采访的记者。
高老伯的老伴孙阿姨也感叹道,有的时候她不在家,两位投递员就一次又一次地上门,从不嫌麻烦。每次看到他们的笑脸,听到那一句句殷切的“阿姨您收好,签个字”、“我们年轻,多走两步路不要紧,更何况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她都感动不已。
投递员蔡晓春也因二老的感谢而备受鼓舞,她将高老伯的画册看作是一种鞭策,激励着她更好地去服务大家。
感激之情在心间,高老伯就想用画笔来表达,接连给上海邮政送来了两封手书“感谢信”:“信封平薄千斤重,客户忧心盼安全。敬业精神洒汗水,赢来邮局口碑传。”
“鱼雁传书史上载,至今邮政换新天,人员培养求素质,设备更新敢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