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邮圈】真的“邮”!“π”!头!对话中科院院士张继平
2025-03-22   

  妇女节、植树节、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最近的节好像有点多。有人知道刚刚过去不久的3月14日是什么日子吗?没错,就是π!Day!这是因为圆周率π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是3.14,故被亲切地称为“πDay”从埋头苦干的工作π、飞奔食堂的干饭π、活力满满的运动π、到攻坚克难的科研π……

  就在近日上海邮政与上海大学联合主办的《数学之美》特种邮票首发式上,作为资深“科研π”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张继平在现场热情洋溢的致辞更是让众多领导嘉宾、在校师生、集邮爱好者以及媒体朋友印象深刻。

  本期“朋邮圈”,现将与张继平院士的精彩对话内容分享给大家——

  △张继平院士与上海大学校党委常委、总会计师苟燕楠,上海市邮政管理局副局长严素娟,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高教处副处长杨雪,中国数学会秘书长、副理事长、北京大学教授史宇光,上海市邮政分公司副总经理李伟,上海大学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卢吉超共同为《数学之美》特种邮票揭幕。

  张继平:数学为舟,创新为楫

  张继平,1958年7月出生于山东省成武县,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中俄数学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 博士生导师。(来源:百度百科)

  问:《数学之美》特种邮票的设计与发行,是一次对数学思想的致敬,您对此怎么看?

  张继平:我非常高兴参加中国邮政《数学之美》特种邮票的首发式活动,与大家共同见证这一弘扬科学与文化交融的盛事。作为数学家,看到数学这一基础学科以邮票为载体进入公众视野,倍感欣慰与自豪。这套邮票的发行,不仅是对数学这门学问的重视和宣扬,更是对中华民族智慧与探索精神的深情传承。此次发行的四枚邮票,分别以“圆周率”“勾股定理”“欧拉公式”“莫比乌斯带”为主题,每一枚都凝聚了人类智慧的璀璨结晶。

  问: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您对登上邮票的这四个数学公式的理解吗?

  张继平:“圆周率”——,这个简单而神秘的符号,从古代巴比伦、中国《九章算术》到现代超级计算机对π 105万亿位的近似计算(截至2024年3月),它跨越了时空,见证了人类对完美与永恒的终极追求。1500多年前祖冲之将π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 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先进,这一纪录保持了千年。祖冲之的伟大壮举,展现了中国古代数学家的卓越智慧,至今仍在激励着我们不断突破认知的边界。

  “勾股定理”——早在《周髀算经》中便有“勾三股四弦五”的记载,这一定理不仅是几何学的基石,更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无声见证。它揭示了数与形最本质的联系,让我们看到数学既根植于生活,又超越了日常经验。

  “欧拉公式”——被誉为最美的数学公式之一,将自然常数 e、虚数单位 i、圆周率π与最基本的数字 0和 1巧妙地结合在一个简洁的等式里。它打破了代数与几何的藩篱,揭示了数学的内在和谐与统一。让我们感受到抽象思维中蕴含的力量和美妙。

  “莫比乌斯带”——这个看似简单的单侧曲面,却颠覆了人们对空间维度的传统理解。它不仅是拓扑学的重要模型,更象征着科学探索中“突破常规”的思维范式。体现了数学家在原始创新研究中对未知领域的无尽好奇心和坚定开拓的勇气。

  问:相信您也看到了,现场那么多学生朋友都对这套邮票反响热烈,您有什么想法?

  张继平:数学之美,在于它用最简洁的语言诠释最深邃的真理,在于它跨越文化、国界和时代的精神共鸣。上海邮政让邮票首发式走进校园,正是要让青年人从方寸之间感悟这种智慧之美。上海大学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数学领域有着深厚的积淀。我相信,通过集邮文化与数学教育的创新结合,能够激发更多莘莘学子对基础学科的热爱,在他们心中播下探索真理的种子, 孕育和绽放出智慧之花。

  问:作为数学界的“重量级人物”,您有什么寄语想对大家说吗?

  张继平:我衷心希望这套邮票不仅成为集邮爱好者的珍藏,更能成为让更多人走近数学、理解科学的纽带,成为传承中华文明中数学文化的传播者。让我们以数学为舟,以创新为楫,在建设科技强国的航程中,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壮美华章!

  听了张继平院士滔滔不绝说了那么多,相信各位获益良多。与此同时,上海大学也将以此首发式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数学学科建设,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以文化赋能学科发展,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国家战略谱写新篇章。

  方寸之间

  理性与艺术辉映

  方寸之外

  上海邮政将践行“人民邮政为人民”的使命

  为大家带来更多精彩的文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