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山水阻隔 畅通城乡脉络

——河南淅川客货邮融合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刘力扬2025-11-05来源:中国邮政报

  河南省淅川县地处伏牛山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与渠首所在地。过去,交通不便不仅限制了快递进村,更困住了山里的好特产。为破解丹江口库区及偏远山区“快递进村难、农品进城难”等问题,近年来,淅川县邮政分公司发挥邮政资源禀赋优势,按照“县有中枢、乡有节点、村有末梢”的思路,扎实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融合建设,探索形成“政府引导、邮政主力、市场运作、融合发展”的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新模式,为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日前,河南省客货邮融合发展现场会在淅川县召开,淅川县客货邮融合发展经验得到推广。

  秋日的淅川,伏牛山的轮廓浸在阳光里,丹江口水库的碧波映着云影,平整的农村公路在青山绿水间蜿蜒伸展。车身带有客货邮标志的客运班车,载着乘客与快递包裹往来穿梭,既是山乡间一道流动的风景,也串起了城乡两头的期盼。

  “我们以前取包裹,都得骑半个钟头的电动车到镇上。如今,邮政服务站开到家门口、快递送进村,咱村里人也能享受到方便、快捷的网购服务了。”在河南省淅川县大石桥镇郑家岭村邮政便民服务站,村民黄丰英一边取快递,一边与乡邻愉快地拉着家常。

  政策护航强保障

  客货邮融合发展是完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的关键一环,能够更好推动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带动千乡万村小产业融入经济大循环,助力千家万户小农品对接全国大市场,更好满足农村、农民生产生活需要,有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而政策支持,是客货邮真正“跑起来”的“加速器”,也是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的关键。

  2022年,淅川县政府出台《高质量邮政快递物流体系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实施方案》,明确15项重点任务,引导农村客运、货运物流、邮政快递、电子商务等市场主体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强合作,构建“部门联动、上下协同”的工作格局。同时,县政府牵头建立邮政快递物流体系建设协调机制,交通运输、邮政、财政、商务等多部门每月召开碰头会解难题,每季度晒进度、找差距。就连站点选址、线路优化、班车空驶率高等“细碎事”,也能现场商议、现场解决,确保问题不过夜。“以前部门‘各管一摊’,邮政想增加复用客运站场地,得跑好几个部门批手续;现在政府牵头协调,问题很快就能解决。”淅川县分公司总经理薛子杰感慨道。

  针对山区物流成本高的困境,淅川县政府还出台《支持邮寄快递物流和电商产业奖励办法》,对快递进村给予运营补贴。“以前,我们公司的快件抵达县城后,得派车送往乡镇,经常一辆车只拉十几个包裹。自从县政府出台了相关文件,我们更加坚定了融合发展的信心。”淅川县极兔快递企业负责人说。

  淅川邮政抢抓融合发展契机,借助利好政策,汇聚各方资源,提升县域快递分拣共配和网络运营能力。2022年以来,该分公司累计获取“电子商务进农村”“快递进村”“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等项目补贴资金333万元,一部分用于配备村级服务站货架、电脑,另一部分为客运班车加装快递存放柜,让“客货同载”更安全便捷。现在,多家民营快递公司在县级寄递公共配送中心实施“转邮即妥投”,所有快件先运至邮政县级配送中心,再由邮政统筹通过客运班车送进乡镇和村里,物流效率大幅提升。

  织密网络惠民生

  在政策支持和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淅川邮政以“县级中心+乡镇中心+村级站点”模式,推进三级物流体系建设,构建覆盖全县、深入乡村的物流网络,让物流的“毛细血管”延伸到乡村角落,打通纵贯城乡的“大动脉”,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走进淅川县共配中心,自动化分拣机“嗡嗡”运转,小件分拣机将包裹精准分拣到厚坡镇、毛堂乡、金河镇等156个格口。工作人员麻利地把分拣好的包裹装进标注村名的绿色邮袋,再搬上客运班车,车厢内乘客行李与快递分区摆放,井然有序。

  打造三级物流网络,离不开实打实的资金投入。在省、市邮政分公司的支持下,淅川邮政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面积达4400平方米的县级共配中心,打造集分拣、运输、揽投、仓储、直播、线下展销六大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枢纽”。依托河南邮政研发的客货邮智慧平台,县共配中心可实现GIS监测、客货邮运力调度、站点数据分析等功能。通过邮件统一分拣、车辆统一调度,该中心每日可处理民营快递公司邮件2.2万件,显著提升了集包、装卸及运输效率。

  在县共配中心一侧,560余平方米的邮政乡村振兴馆内,展示着淅川县各乡镇的200余种特色农品和邮乐网产品。该县有183家直播团队依托客货邮渠道,将当地优质农特产品发往全国各地。1—10月,邮政直播团队助力农产品销售240万元。

  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县共配中心的二楼设有快递行业党群服务中心,配备2名兼职律师,及时调解快递员、客货车司机等就业群体的矛盾纠纷,2024年以来已化解快递纠纷3起。“这是淅川县交通运输行业党委下属3个党群服务中心之一,该中心是行业党建指导、权益保障、文化休闲的主要场所,旨在通过‘党建+服务’将组织优势转化为行业发展动能,增强从业者的归属感。”薛子杰介绍说。

  除高标准建设县级共配中心外,淅川邮政还整合乡镇邮政支局、客运站资源,建成13个“一站多能”的乡镇共配服务站。以厚坡镇依托客运站建设的共配中心为例,它兼具客车停保、邮件收寄、分拣配送、无人机起降、商超及农产品展销等功能,还配置了圆盘分拣机。邮政和6家民营快递公司的邮件在此二次分拣后再配送到村,目前日均分拣3000余件,分拣效率较以前提升4倍,成本降低45%。

  “县级中心每天12点准时往乡镇送包裹,近村村民能直接来这儿取,远村就靠邮政车、‘村村通’班车接力。”厚坡镇客货邮综合运输服务站站长裴金权指着满车包裹说,“以前镇里快递得等两三天,现在当天就能到;以前村民取快递要跑几公里,现在村头服务站就能取。”

  在完善乡镇快递共配网点的同时,淅川邮政还在村里依托党群服务中心、邮乐购站点、卫生室等,设立379个村级综合服务点,覆盖延伸到村民家门口,并对村级服务点实施统一编号、统一标识、统一管理。

  “以前俺这儿就是小卖部,卖点生活用品。改成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点后,既能方便乡亲们取快件,又把村里种的草莓、软籽石榴寄到全国各地,每月收入增加了不少,还能参与‘全国贸易’,心里美得很!”九重镇邹庄村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点负责人葛玉勤说。她的服务点门口就是公交站,每天8点,公交车会将快递运过来,经分拣后放在货架上等村民来取。

  10月15日,河南省客货邮融合发展现场会在淅川县召开。在观摩环节,南阳市委常委、淅川县委书记张志强说:“我们的草莓刚成熟,邮政工作人员就到果园直接打包寄走,渠首优质农特产品能源源不断发往各地城市商超,这都得益于邮政快递进村的服务。”

  如今,淅川邮政完善物流网络,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实现县域建制村快递24小时内送达,为“农产品出村、工业品进村”双向流通筑牢了坚实基础。

  双向流通促振兴

  完善的农村物流网络,实现了农货“进城”与消费“下乡”双向奔赴,畅通了城乡经济循环。“过去我们得用小货车把柑橘拉到乡镇客运站,再搭乘轮渡送到县城寄出去,单这一项成本就要增加10%以上。”谈及客货邮融合带来的变化,仓房镇柑橘种植园负责人徐国胜感触颇深,“现在快递能直接到田间地头取货,把产品送到千家万户。”

  丹江口库区温润的气候,不仅造就了优美的自然风景,也为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但此前,农产品进城需在山水间辗转,高昂的“最初一公里”成本让不少快递企业望而却步。为解决农产品出山“最初一公里”难题,淅川邮政围绕县乡邮路优化,同步开通客货邮融合线路55条,整合交邮合作客运班车5辆、“村村通”公交车50辆,由县共配中心智慧管理平台统一调度。淅川邮政还投入6辆无人车沿村路配送邮件,在偏远村口设立2处无人驿站,1架无人机可跨丹江往山坳村落运送急件。“以前丹江对岸的山村,送件得绕行3小时山路,现在无人机30分钟就能到。”淅川县分公司乡村振兴办吕山川说。

  今年1至9月,淅川邮政快递进村业务量达178.6万件,其中代投社会快递量47.6万件,每年节约成本近80万元,实现“降成本”与“增效益”双赢。

  更令人欣喜的是,“客货邮+电商”还擦出了新火花。在县共配中心的直播间里,邮政主播王杰举着刚采摘的黄金梨说:“家人们看!渠首黄金梨是‘喝’丹江水长大的,甜得流汁,现摘现发,3天就能到您家!”直播团队自成立以来,已通过1392场直播实现销售额276万元,帮22家农企打开销路,也为邮政寄递业务增收156万元。

  “像咱淅川的酸菜、石榴这些特产,以前藏在深山没人知;现在通过直播间就能‘在家’销售,再经客货邮村级物流点直接打包发往全国各地,让全国人民都能尝到淅川的好味道!”王杰高兴地说。目前,邮政直播依托客货邮渠道,已推动200余种本地特色农产品走出淅川,越来越多的农民享受到消费品进村和农产品出山的便利,进一步激发出农村发展的新活力。

  客货邮融合发展,不仅打通了城市物流下行的“最后一公里”,更探索出“客货邮+农村电商”融合新模式,畅通了农产品上行的“最初一公里”,让更多山里好物从“藏在深山人未识”变为“邮进寻常百姓家”。而今,这项创新实践正以蓬勃生命力,为淅川这片土地注入更多动能,持续书写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