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绩效自评
2025-01-17   

  一、工作情况

  (一)科普工作组织管理情况

  上海邮政博物馆隶属于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场地、人员、经费均由市分公司提供。

  由公司领导分管博物馆科普工作。公司办公室下设文博档案部门,专职负责博物馆日常运行和科普工作。为落实好科普工作,博物馆制作有一系列科普工作的计划、制度和支持政策。  

  (二)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基础情况

  2024年为进一步体现政治性、人民性和时代性,提升场馆的展示效果,提高科普服务能力,博物馆于4月闭馆,进行了展陈调整更新。并于12月1日复馆。复馆以来,博物馆得到了广大市民参观者的一致好评。

  2024年对外开放105天,服务公众49765人次。展陈面积2800平方米。

  2024年展陈调整更新,部分更新设备如下:

  

  “五极邮局”多媒体科普设备

  

  “一封信的历程”、“主题邮局”等青少年互动体验科普项目

  

  “数字邮政”多媒体科普设备

  

  “分拣设备演示”、“分拣实时数据看板”等多媒体科普设备

  “数字邮票”多媒体科普设备

  (三)本年度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上海邮政博物馆结合行业特色和场馆特点,2024年开馆期间共举办5场科普临展,参与人数32505人次;开设科普教育活动15场,参与人数1060人次。

  博物馆与公司邮务部和集邮协会合作,赴15家集邮特色学校,开展了30场集邮进校园科普活动。

  (四)在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全国科普日期间,于9月18日-24日在上海邮政大楼营业厅举办“邮政分拣科普行”临展活动,接待1050人次。

  第23届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周期间,于5月17日-18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馆参加“社科市集”活动,接待参与者325人次。

  (五)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等情况

  上海邮政博物馆通过上海邮政官网、上海邮政微信公众号、红途平台等媒体向公众发布场馆信息。(上海邮政官网链接:http://sh.chinapost.com.cn/html1/category/18096/81-1.htm)   

  年内,在上海邮政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12条,阅读量24851人次。2024年博物馆复馆以来,也得到广大新闻媒体的关注,各类媒体专访和报道有13次。

  (六)动员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情况

  邮票是上海邮政博物馆最有特色的展品,集邮活动也是博物馆最有行业特点的科普活动,博物馆为利用好邮票载体,开展好科普教育活动,与集邮协会合作,年内邀请八位集邮专家、科普工作者指导开设集邮展览和讲座论坛等活动,大大提升了博物馆科普活动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七)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博物馆为提升场馆的科普服务能力,2024年进行了展陈调整更新,改造费用近800万元。

  博物馆有专职人员5人,兼职人员3人,并落实专人负责科普工作。同时建立有社会志愿者服务团队和大学生流动志愿者服务团队,为博物馆有序运行和科普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特色工作

  上海邮政博物馆依托企业特点和资源,凸显行业博物馆特色,开展了一系列主题科普教育活动。

      1. 集邮科普教育活动。小小方寸之间,却蕴含着大千世界。博物馆利用邮票这一最具行业特色、涵盖所有学科的教育载体,开展好科普宣传活动。常年举办各类主题集邮展览和集邮讲座论坛等活动,以邮增识。

      2. 书信文化科普体验活动。书信是人类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寄递里也蕴含了许多科普知识和新技术。博物馆利用“书信文化”为主题,通过博物馆参观学习、分拣设备演示、现场体验书信等方式,让参与者学习了解邮政寄递流程,普及邮政分拣科普知识。

      3. 亲子科普体验活动。博物馆开展各类主题科普亲子活动,如“小小集邮家”、“邮筒DIY”等等,通过参观讲解,互动体验,动手制作等活动,让参与家庭学习了解邮政历史文化,学习科普知识,寓教予乐。

  三、问题不足

      1. 博物馆科普专业人才有所欠缺,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积极参与各类培训和学习,提升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科普工作能力。

      2. 博物馆科普活动形式不够新颖,要进一步设计组织各类科普教育活动,同时要加强与其他科普场馆的交流合作。

  四、工作建议

  希望能整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资源,联合组织开展各类科普活动。